热门搜索
当前位置: 福珍资讯 > 寿山石▕ 临古的意义
寿山石▕ 临古的意义

转载自寿山石沙  水南山北

漫长的文化累积,为我们呈现出许多优秀的印钮作品。

000255wkbevo5qfkevdl5m.jpg

而印钮的学习,常常离不开对这些经典作品的临摹。临古,是通过大量的临摹实践去揣摩和把握古人作品中的古意,熟悉和掌握作品表达的规律和方法,从而形成自己的创作语言。


000241kppjwpv5aove9pjz.jpg


临古的初级阶段,要尽可能做到“形似”。它反映的是你阅读和观察上以及动手实践上的不足,这个过程可以纠正对于形体把握的不足以及细节处理上的不到位,另外,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于作品的理解。这个过程通常持续的周期比较久,需要反复的练习打下扎实的基础。在做到“形似”之外,不可忽视作品的审美性与文化性,要注重体会其审美意趣,优秀的作品对于提升鉴赏水平很有助益。仿古的过程中,我们常常在追求作品能有古意。古意,并非是一种时间概念,不是指的新旧,它是一种审美理解,和时间没有多大的关系,也并非古人的作品都有古意,它指的是作品所呈现出的“古朴”、“古穆”、“古拙”等审美特征,是一种美学概念。今人在表达“拙”味时,常常将“拙”理解或表达成了“粗”,显得简单粗暴。“拙”味的把握,常常是需要技法刀功的成熟,进而进行的一种概括、诗意的表达,技法层面上有一个由粗到细再到拙的过程。虽然表达特征上都是简单,但是凝练不拖沓,概括而不失焦,有很大的品赏空间。


000241r98ob9kholhmm9mj.jpg


我们在审视古人作品时,常常觉得其透露着某种神秘气息,一方面,是由于时间空间的距离所产生的陌生感;另一方面,则是古人对于一些形象(如象、狮等动物)的刻画多通过口传或文字记载再加上作者的想象力创作而来,作品没那么写实,多是想象力的表达,带入了许多拟人的表现手法,使得作品具有神秘的美感。古人常擅留白,刻画母子兽时,主次明确,母兽着墨多,细节刻画具体,而在子兽的处理上,则概括些,常简省其细部,一般不开爪,重在神韵及与主体的顾盼呼应上,细节处的留白,反使得作品疏朗,有层次变化。古人的作品常胜于简,呈现出一种拙而朴的审美意韵,这常常是他们深刻理解后的抽象表达,反倒留予了玩赏的空间。

000252tb71mnxgimko9kxw.jpg

古人刀下所刻古兽体态万千,情绪丰富,所开面相精神完备,能表达多种立体的情绪,并不局限于单一的凶相,也常常表达某种柔和的情绪。在动态的表达上,注重整体与局部的配合,身体的扭转配合肌肉感、四肢的筋骨感,十分具有张力。这种势态所产生的抓地力使钮与台关系密切。大块面的肢体语言与细部的处理和谐统一,使作品静中有动感。古人的作品关照生活,有生活情趣,他们的视野并为偏离生活,常常捕捉生活中小动物的某个瞬间进行创作,如侧卧休憩时挠头的惬意,三两只兽间追逐嬉戏等,趣味盎然。他们是生活的细致观察者,情致的表达者。


000247faee97mm9oczp18u.jpg


临古,是一个理解学习、吸收思考的过程,要重视对作品的解读,有筛选的进行临摹学习,(古人作品有相当一部分是不成熟的,要有筛选的能力),要化古人而为我所用。治钮不可贸然躁进,为新而新是没有意义的。










36 1894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