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门搜索
当前位置: 福珍资讯 > 干货丨为啥寿山石中的“章”,总是高人一等?
干货丨为啥寿山石中的“章”,总是高人一等?

转载自寿山石文化网


0.jpg


玩寿山石,切章是主流,也是常态,凡是“切章”的藏品,总在身价上高人一等。为啥“章”能与众不同?我们手中的“章”是怎么来的?切出的“章”需要经历那些关卡才能面世?什么样的“章”受欢迎?看“章”应该看哪些细节?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聊一聊寿山石“章”材里的那些事儿。


0 (1).jpg


有经验的玩家在拿到了原石之后,多半就会考虑切章。寿山石是以印石起家的石种,大家拿到寿山石,第一件事就是分解大料,看看能不能切下章来。大块的原石难免有裂、有砂或杂质,这种情况下一般切章的师父会选择用锯台分割成几块。在分割的过程中,一般就会避过原本的裂格,尽量保留完好的材质。

 

待切章的原石


0 (2).jpg


一般切章的顺序是先保大材,因为有寿山石在一座山中其实只有纵面很狭窄的几米矿脉延伸,能采掘的非常有限。其次又有砂、裂和杂质,因此在取舍时大材虽然是切章师傅们第一顺位的选择,但也往往不易取到,这也就是为什么相对大的章材会更贵一点的缘故。


近来老挝的大章料比较多,在篆刻的时候用来做练习章是好的,但真正篆刻到一定水准有所要求的时候,依旧是寿山的刀感为佳。再者来说,巨章篆刻不易,一定的大小其实就足矣,未必就要经常性地去追求太大的章材。同等情况下,不少篆刻人都依旧愿意用寿山石篆刻。


 

切割师傅首先对原石进行一个最初的切割


0 (3).jpg


无论大材是否能够取出,都要对原石切什么样的章作出做取舍和选择:首先当然是要尽量切出方章,行内也叫“保方”。方章是篆刻中排布最规整也最常见的形式,切章当然也以方章为上。田黄以其材质珍贵,“保方”尤其不易,因此田黄方章也相当名贵。

其次就是保“扁”,也就是扁章;再次就是保“椭”,即椭圆章。最难是保“圆”,即切圆章。


还有一类“八角章”是近年来才开始出现的形制,这种八角章是一种对材质的爱惜而已,这种体裁的出现,也表明了如今寿山石资源的来之不易。但八角章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切章的主流。在椭圆章也保不住的情况下,才会选择切八角章。


0-(5).jpg


大料变成小料,再至于切章的过程中,工具会换成手锯。其实也不是什么特别的工具,只是比较合适的薄锯片而已。锯章的过程中要不断以水淋下,这是为了冷却锯片与石材高度摩擦之后产生的热量,避免石头因为太刺激的热度而因热胀冷缩而开裂。大料在锯台上的时候,也需要不断浇水以防止这种热胀冷缩的情况发生,因此锯台也被行内人称作“水锯台”。这种手法大致是从切玉的手法而来,对于大家来说也并不陌生。


 

水锯台


0 (6).jpg


0 (7).jpg

切章的过程中,一般把裂、俏、杂都放在印章的上方,这是为了方便处理。俏色方便工艺处理,而裂和杂在上则方便艺人们通过各自的手法,化解或者舍去这些材质上的问题。


一般而言锯章的师父不会把可以避免的杂质、裂纹或者俏色留在章体上,因为从章体上挖去一块,或者取俏色雕刻,最后还能呈现出比较优秀的视觉效果不容易,对工艺的要求更高。因此在切章的时候,切章的师父们一般都会考虑到艺人方便施刀的情况,做到“俏、裂、杂”在上。留多留少,怎样运用,就要看艺人们的造诣和手法了。

切章之后,就要平章。平过的章的手感类似于400号左右的砂纸,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慢慢打磨。当然,现在比较常见的情况还是用砂轮(砂盘)。砂轮不断转动,只需要把需要“平”的印身一面贴上砂轮,多余的部分就会被高速飞转的砂轮磨掉。


 

章体在砂盘上越来越光滑.


0 (9).jpg


这是一道考究眼力、手感和经验的流程,尤其是圆章、椭圆章这样的形制,因为没有标准的磨具打磨,所以在打磨中全凭眼力来判断是否周正。因此即便是椭圆章,只要是个“章”,价格也不太低,正是因为有这样无形的成本在其中。水准不够,就平不出好章。


因为用砂轮“平”出来的章体难免偏差。这种时候需要用到角尺,将章料卡进角尺,如果严丝合缝那么切章就大体可以算完成。但如果章体和角尺之间还有空隙,就要用锉刀继续打磨微调。


 

检查章体是否直角


0 (10).jpg


到了这一流程,原本很大的原石,基本上已经被削去许多。所以大家常常强调“方章大材”,叫价就高,实在是因为切章的流程耗费很大。芙蓉石的印章之所以现在看上去很多,原因其实是因为产量基数大。有些已经绝产的石种,原石本就稀少,成“章”之后的地位就显得更高。


 

由粗糙不齐的原石变成平整方正的章


0 (11).jpg


切完的章,整个石头的切面都是开放式的,类似于人的伤口一样。这种时候石头本身的很多结构都改变了,细微的物质层被截断、被拆解。这种情况下,原本锁在石头中的沉积水和吸附水很容易就挥发逃逸。所以说切过的章材,如果不做处理,又可能会面临因为急速脱水、结构改变而产生内爆、开裂的情况。所以在切章过后,一般是马上把章材用油和保鲜膜包裹起来。这样一来,脱水的速度被减缓,由于结构改变而释放的石头内部的应力也降低,章材的完全才能得以保障。


 

石头脱水状态下,容易干裂


0 (12).jpg


切过的章用油包,那么什么时候能拿出来呢?芙蓉石一般都是包上一个礼拜到10天,而坑头、高山则是一周打底,具体包多久看个人对于石头的判断。至于旗降石、焓红石、善伯甚至杜陵石性均稳,都是包不包两可。月尾也可以适当的包油,但依旧时间不用太长。


最娇贵的要属汶洋石,这种石材虽然质地非常的美,但每次改变环境都会“闹情绪”,需要小心呵护,给它适应的空间。切章的汶洋石需要包油的时间最久,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“闭关”是免不了的。油浸润之后,应力释放得差不多,水分也基本置换出来之后,章材本身就算稳定下来,不再需要太过担心。


0 (13).jpg


近年以来,高山、坑头的原石能够拿来切章已经很少,大多数切章的情况还在芙蓉石上。曾经有个台湾的藏家,就以疯狂切章在圈内十分有名。但即便是这样执着于切章的玩家,他切的绝大多数的料子也还是芙蓉。


芙蓉的料子砂多,有“砂线”也有“砂团”,有时候一根“砂线”出来,很可能就连着一团大砂,因此切章也被人说是一种“赌运气”。所以对于芙蓉来说,切章的难度不小,主要就是因为这种随机性。因此对于芙蓉石来说,大而无砂为贵,大而方,材质再干净的章就更有价值。且寿山芙蓉石刀感滑爽,石质坚脆,是很适合篆刻的石材之一。


0-(14).jpg

结晶性芙蓉的砂更多,想要切章更难。对于结晶性芙蓉石来说,切出章就已经不易,是方章、扁章、圆章还是椭圆章,都可以不用介意,因为不管哪种,都不容易有。若是大材,就更难能可贵,需要付出的代价也相对水涨船高。这不是哄抬物价,而是确实难度最高,资源太过稀缺而一章难求。


0-(15).jpg


还有一种比较难以切章的石种是月尾,月尾石不通透,看不清石内的玄机。往往一刀进去,发现里面都是石糕花杂,遇到这种情况,真是无可奈何。因此月尾虽然不算是很高大上的石种,但切出章来,也不容易,一样得靠一份运气。

0-(17).jpg


现在还有银包金旗降石和夹板芙蓉石这两种石头,大部分石材是越到里面越干净,由此切章率还是挺高的。


我们回忆一下林发述的“苞雕”就会发现,雕到内部时几乎块面都很干净,少有花杂的例子。这样的特性,才使“苞雕”能够有条件产生。因此可以说是银包金这种材质,催生出了一个寿山石雕刻艺术风格的诞生。不过旗降绝产日久,大料难得,能够用于切章的“银包金”更为稀缺。之前在集珍坊的艺交会上曾经出现过一块大料的银包金旗降章,一开预定就被人秒杀,也是因为这种章材很难得的缘故。


0-(18).jpg


对于章的选择,还有一个比较需要注意的地方,就是其“倒角”的处理。在抛光工序中,倒角是指将边缘的轮括倒出一个圆滑的角度。我们现在看很多章,它虽然是四方的,但这个“方”都没有很尖锐的违和感,就是以为对于倒角处理的很好。


倒角太圆,就不方正,而导角过于尖锐,则不够圆融,也不符合印章中的主流审美。所以也有人说印章的倒角和做人一样,没原则不行,但是有原则却不能棱角太尖利,方外有圆,圆里裹方才是最好的选择。


0-(19).jpg



34 2768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