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门搜索
当前位置: 福珍资讯 > 寿山石▕ 白田也是田
寿山石▕ 白田也是田


转载自寿山石文化网

  “田黄”二个字,为其定下了属性标准,“田”者是其产地定义,必须是寿山坑头溪沿岸田坑里出产的;“黄”是颜色等外观的结论判断,也就是黄色的定调。产地的论断应该是没有可以商量的余地,它是约定成俗的定论,而颜色却是观点不一致。

   寿山田黄中,还有其他的颜色,比如红田、白田等,它们的颜色都不是如名词中的黄一样。是否接纳黄以外的颜色,作为田黄的标准呢。艺人们在对田黄进行创作的过程中,最怕触及田黄的内心,有时偶现的朱砂等,也令他们紧张半天。因为如若现红,极有可能在办证之时,权威机构不予认同。

在笔者写篇文章之前,采访多名寿山当地的石农或艺人,他们都认为白田也是田。当地的石农如此,权威鉴定机构的态度,是白田能否获得身份认同的关键。根据多年来福州雕刻总厂、寿山石鉴定中心的证书分析,他们对于白田属田的观点是持肯定态度的,但这态度有点暧昧。这暧昧表现在,他们出自的证书上并没有想象中的干净利索,在“田”的文字前头加个“白”字。怎么样?是不是有点“种族”歧视的意思!

   据艺人朋友讲,他的白田极少是拿去做证书的,前面加个白字非常不爽,只有在一两以上的情况下才会拿去做证。白田为何有这么多的争议呢?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。

0 (7).jpg

为何称白田?


 同样的母体,同样的生成条件,有的成黄,有的成白,还有的成红,这是什么道理呢?在田黄从山上滚落,到溪里冲刷的过程中,外观的锋利已被磨去,现出圆融的外观。在外形的打造方面,白田与黄田是一样的接受,唯独是颜色方面不肯屈就。在颜色方面,为何白田没有成黄,有二种看法。

一种看法是白田是处于进化的过程中,没能接受到足够量的土中色素,它体现的不是结果,而是过程。再进一步演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,那就是金包银的状态了,也就是外部是黄,内里是白。金包银是否可实现在作证时脱“白”的目的呢,有的石友认为它也在白田的范畴,也有的认为可脱白。

另一种看法是白田从山体滚落后,被冲到溪里在田边的砂砾地带“修炼”,最后才被冲到田里。由于在砂砾地带,没有足够的黄土色素,再加上溪水不断冲刷,无法得到想要的颜色提升。


   不管怎么样,白田并不是如想象的一样纯白,它的石质中总会泛起一层淡淡的黄光,似乎是向外界呼喊着它也姓黄。

0 (1).jpg

白掘都算田?


   在白田的认定过程中,有一个现象值得警剔,那就是有些掘性的白石头也混在良莠不齐的队伍中。掘性白石与白田的分别标准,也是业界需要补齐的重要功课,未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甄别之时,可在头脑中有个概念印象。掘性白石,主要还是从其源地入手,应该揭穿其山产的身份(或者入田年份不长)。这点与白田从田里发掘有着天壤之别,前者的身份打造靠的是山的元素,后者吸收的是田的养分。

  从质地上来看,白掘容易发干,无油养的时候,可能会现粉粉的状态。若无粉粉的状态,它从质地表现到外观的情况,也是无精打采、松松垮垮。寿山当地的石农讲,优质白田所应有的状态是如油脂,润度甚至可能反胜黄田。

   或许是溪水或雨水不断地冲击、淘空,白田并没有像一般高山晶、高山冻一样,有着密密麻麻的针点,干净的概率要远高于不干净。这些都不是山产身份的掘石所能比较,可以在辨别的过程中,起借鉴之用。

0-(13).jpg

与田黄价差?


  白田也属田,只是概念上的认同,这并没有反应到与黄田的价值统一上。如若它能在价值上,有着一致的步调,权威鉴定机构也完全没有必要前辍着“白”字。


 业界有时认为,白田的价格只达同质情况下未必能达到其他田的身价,但市场的变化,因基于各项条件不一,而难现固定的数值。

与黄田的比较是难以比肩,可一旦与坑头田、灰田等相比,白田又趾高气扬了。当然这只是普遍情况下的标准,若后者中极其优秀的个例也能脱离常规。


  白田是田的身份,也是这个石种的基本面貌。想了解田黄高贵的性相特征,通过平易近人点的白田来获得,不可不说也是收藏过程中的一个阶梯。

 0-(12).jpg


47 2979 0